|
本帖最后由 三羊山人 于 2016-8-7 22:33 编辑
晓风轻送 发表于 2016-8-7 21:53
呵呵。到诗中去找合理之处吧。王力怎么说,不要紧,但毕竟给出了这个事实。我个人的看法是,要更多的从这个事实中去理解问题,而不必纠结于他是怎么说的。
王力也讲拗救,我就不认同。还有人要我去看看王力的,笑话,我最开始学的格律就是王力的诗词格律。
合理的,我们吸收;不合理的,我们没有责任要当作圣律。 你的一下发言,难道不是当作【圣律】吗?
附:几句说清拗救论
诗律中,多有讲拗救的。何为拗?如何救?就以五言律句来说吧:
在五言律句中,只有以下四种基本句式及其特定变式,为律句。
①平平仄仄平,特定变式:仄平平仄平;(本句拗救)
②平平平仄仄,特定变式:仄平平仄仄;
③仄仄仄平平,特定变式:平仄仄平平;
④仄仄平平仄,特定变式:平仄平平仄。
非以上四种句式的,则统称之为拗句。在五言拗句中,有一种句式:平平仄平仄。因在唐宋律诗中常见,故人们称之特拗句。在律诗中,特拗句是作为准律句的。
所以,五言律诗中,合律的句式只有以上的五种。
在律诗中,最禁忌的是孤平句“仄平仄仄平”及三平调句“中仄平平平”。(注:有人统计过,在唐人诗中,犯孤平、三平调者占同类句式的比例不到千分之二)
其它拗句,若犯小拗,则是可救可不救的。
若犯大拗(特拗除外),则需对句拗救。即出句在该平的地方用了仄字,则在对句的相应位置补上一个平字。如出句:中仄中仄仄,则对句:中平平仄平。
注:七言律句,则是在五言律句前加两字,其中第一个字可平仄不论,后五字必需严格按五言律句式。知道这点即可,不需再展开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