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挖井人

六十年前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罗烈烈女史...

[复制链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2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2:10
不是听任沦为方言,而是听任沦为方言韵。
我5楼的原话是:“~~~你若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韵~~~”
...

不好意思,复写时复漏了最后一字。  
订正,再请问一句 挖井人 先生,金版如何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5

回帖

6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2 12:56
不好意思,复写时复漏了最后一字。  
订正,再请问一句 挖井人 先生,金版如何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韵 ...

呵呵,这么说已经是对他莫大的抬举了。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而今不但北方的读书人读不出听不懂,东南一带的读书人其实也读不出听不懂,于是只好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金筑子听之任之,无所作为,还不是听任吗?他若有种,哪怕呼吁成立个平水韵讲习所或平水韵普及与推广指导委员会之类也成啊。

点评

先生说: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这差不多了。 正确是“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切韵音系” 但于相对于标准普通话(或称标准化方言)而言,也可以称为“方言韵”。即《平水韵》就是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3: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5

回帖

6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2 11:09
对呀!但时音不能继承唐近体诗呀?!

呆板如斯,夫复何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2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苏星空 于 2016-8-12 14:03 编辑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3:08
呵呵,这么说已经是对他莫大的抬举了。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而今不但北方的读书人读 ...

先生说: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这差不多了。 正确是“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切韵音系”

   但《平水韵》相对于标准普通话(或称标准化方言)而言,也可以称为“方言韵”。即《平水韵》就是方言韵
   这个倒不是在金版之“听任《平水韵》沦为方言韵” 错, 在金版出生之前的千多年前就有了《切韵》,《切韵》是隋陆法言编撰的,成书于仁寿元年(601年)。按现在来说,《切韵》也是基于方言的音系。  有别于现在的标准普通话。
   这怎么能赖到在近一千五百年后在出生的 金版身上去呢?

   至于“北方的读书人读不出听不懂,东南一带的读书人其实也读不出听不懂,”那是 挖井人 先生还没有理解什么切韵音系的原因。那是一个另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5

回帖

6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挖井人 于 2016-8-12 14:22 编辑
苏星空 发表于 2016-8-12 13:58
先生说: “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中古读书音”这差不多了。 正确是“平水韵所基于的语音系统乃是切 ...

老金一知半解,却习惯于扯着脖子愣犟。未知是否旨在维护他的网络论文集?
苏先生能够坦然承认时人不过是以现今某地方言冒称中古平水韵,这一点还是难能可贵的。这是苏先生令人敬佩之处,也是我们讨论的共同基础,否则无法形成交集。
历史上的任何官话都是有方言支撑的,或一地,或几地,或以一地为主而兼顾其他,其实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官场人士和读书人阶层能按既定标准学说,一如现在的普通话。
切韵、唐韵、广韵都有官韵背景,也都有所谓标准音,至于各地官员和读书人能否读得十分准确,那是另一回事,现在的普通话其实也是南腔北调,但都是直接或辗转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实用中各人所操的普通话其实千差万别,达成交流目的即可。
至此,也向苏星空先生讨教一下:切韵也好、唐韵、广韵也好,平水韵也罢,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其现实中的标准音安在?

点评

“切韵也好、唐韵、广韵也好,平水韵也好” 这是用于传统诗词创作的一个标准。有别于交流用语的普通话。这句话就是说 依《平水韵》作诗词,例如 毛主席 依《平水韵》用韵标准作诗词,并非就是意味着反对普通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4:55
切韵,产生于601年。它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它并不是隋代的时音。那是还没有唐近体诗,切韵的平仄音调只是反应了南北朝时代的永明体四声。也就是说,切韵的四声地位基本上是沈约他们发现汉语四声时辨定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4: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2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6-8-12 14:49 编辑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4:15
老金一知半解,却习惯于扯着脖子愣犟。未知是否旨在维护他的网络论文集?
苏先生能够坦然承认时人不过是以 ...

切韵,产生于601年。它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它并不是隋代的时音。那时还没有唐近体诗,切韵的平仄音调只是反应了南北朝时代的永明体四声。也就是说,切韵的四声地位基本上是沈约他们发现汉语四声时辨定的。唐近体诗产生于大约680时代,也就是切韵之后的八十年之际。显然,近体诗的产生与唐代的时音无关,即与唐代人能不能读无关!
吟者十年如一日胡说八道诗人须能读才能写,鼓吹今人只能读普通话,故只能用十四韵新平仄写诗,诬蔑1300年来的古今人是哑巴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83

回帖

202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022
发表于 2016-8-12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4:15
老金一知半解,却习惯于扯着脖子愣犟。未知是否旨在维护他的网络论文集?
苏先生能够坦然承认时人不过是以 ...

  “切韵也好、唐韵、广韵也好,平水韵也好” 这是用于传统诗词创作的一个标准。有别于交流用语的普通话。这句话就是说 依《平水韵》作诗词,例如 毛主席  依《平水韵》用韵标准作诗词,并非就是意味着反对普通话。这两者是并存关系。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其现实中的标准音就是普通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35

回帖

62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25
 楼主| 发表于 2016-8-12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筑子 发表于 2016-8-12 14:36
切韵,产生于601年。它是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它并不是隋代的时音。那时还没有唐近体诗,切韵的平仄音 ...

老金这算什么辩论之道啊?
谁十年如一日了?谁说须能读才能写了?谁说只能用新十四韵写诗了?谁污蔑1300年来的古今人是哑巴韵了?
普通话也不是建国后一下子就形成的,与民国时期的国语相差并不大,与晚清官话也没差到哪里去。我所说的时音是指历代官话或读书音,不是你的重庆或昆明方言。

点评

祥林嫂要弄清历代时音指的是什么?1、自南北朝至清朝,读书音在字面上都是切韵系统,王力称为中古音。文人凡作韵文都依这个书面系统。不管这个作者对切韵系统能不能读。唐诗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今后还要继续传承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12 16: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2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挖井人 发表于 2016-8-12 15:13
老金这算什么辩论之道啊?
谁十年如一日了?谁说须能读才能写了?谁说只能用新十四韵写诗了?谁污蔑1300 ...

祥林嫂要弄清历代时音指的是什么?1、自南北朝至清朝,读书音在字面上都是切韵系统,王力称为中古音。文人凡作韵文都依这个书面系统。不管这个作者对切韵系统能不能读。唐诗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今后还要继续传承下去。2、把当时的国都音定为时音,如隋唐宋的长安音或洛阳音、金元明清的北京音,即现在的普通话音。但仼何一个朝代的国都时音都只是用于当时社会的语言工具交流,不作为韵文读书音的标准。这两者从来就是分离的,即前者是相对固定的,后者是随时间地点变化的。历代人都不以他当时的时音为变化去改变读书音的平仄。因此1300年来的近体诗写法都是一样的,即平仄是不变的!今后仍不能变。一但重新以时音定平仄,就是对千年继承的割裂!改革老干的新平仄,即祥林嫂天天哭丧的“诗乃声韵”之不能实行,就在于此,撕心裂肺也是没有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12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体诗词是以古汉语为基本语言,以典范的古代文言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以古四声为划分平仄的基本声调,以平水韵、《词林正韵》为押韵的基本工具书,符合这些特征的是传承,不符合这些特征的属变异。
普通话是学校教学、公开交流的法定语言,不属于诗词创作的规范语言。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