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手稿余韵悠长
我爱今人之字甚于古人之字,爱文人学者(包括文化修养深厚的政治家)之字甚于书法家之字,爱手稿甚于纯书法作品。近年各种手稿本时见出版,其价格远较真品便宜,而印刷之精美足可乱真。一卷展读,点划之间,作者写作时的心跳与呼吸越过几十年沧桑岁月依稀可闻。 《周恩来南开校中作文》与《周恩来旅日日记》影印本是我收集的这类书籍中最早的两本。南开作文书法“楷中见隶,颇具颜骨魏风”,旅日日记“运笔酣畅自如,字体婉顺秀美”。两本手稿既反映出作者“将来出而任国事、整社会”、“作砥柱于中流”的伟大抱负,也有“二十年华尘与土,惭愧对周郎”的淡淡哀伤;也许很多人不会想到,他在平生第一遭为人做伴郎后,竟在日记中写下“新妇貌不佳,配涤非尚可”的观感。一个活生生的青年周恩来的形象跃然纸上。 毛泽东青年时代留有一本笔记,冠名《讲堂录》,书法“既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又古拙可爱,质朴自然”。不知为何到现在也不影印出版,是因为其中那段对曾国藩推崇备至的赞语,还是因为那些极力强调圣贤对历史推进作用的宏论?【此手稿已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毛泽东书法手迹选》再版时补入。】 我一直没有决心花时间读茅盾的《子夜》,直到购得其线装手稿本。柔软、整洁的的书页,隽秀、飘逸的字体,使我每每读之忘倦,不觉终篇。《茅盾文课墨迹》“既纵论天下大势,又兼达里巷琐闻,显示出一个文章高手的少年风采”。若将它与周恩来的南开作文对比,从字里行间探究政治家与文学家内在素质之不同,一定别有趣味。可惜此书早已售罄,久未重印,至今求之不得。【《茅盾文课墨迹》已于2007年在茅盾故乡乌镇购得。】 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一书我买了以后,很久不读,想读的时候却找不到了。最近买到手稿本,一口气读了近半本。《傅雷家书》几经再版,每次均有增补,终非全貌。我期待着能早日影印出版,让我们一睹其书法与文字争辉、艺术共亲情兼具之美。【《傅雷家书》也已影印出版,可惜只是选本,而非全貌。】 我还收集有鲁迅、郁达夫、徐志摩、郭沫若、钱锺书、赵朴初、王元化与贾平凹等文人学者的手稿本或书法集【后又增加了老舍、叶圣陶、钱学森等】,限于时间,一半以上都还没读。看来只有等到退休或者下岗以后才有机会了。(2006.11) * 文中四处【】中内容均为2016年9月重读时增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