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2

(转)杜书瀛评点李渔《窥词管见》之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中山人 于 2017-4-15 21:24 编辑



                            “第十五则”评:“结句述景”之难


     第十五则【原文】
     有以淡语收浓词者,别是一法。内有一片深心,若草草看过,必视为强弩之末。又恐人不得其解,谬谓前人煞尾,原不必尽用全力,亦不必尽顾上文,尽可随拈随得,任我张弛,效而为之,必犯锐始懈终之病,亦为饶舌数语。大约此种结法,用之忧怨处居多,如怀人、送客、写忧、寄慨之词,自首至终,皆诉凄怨。其结句独不言情,而反述眼前所见者,皆自状无可奈何之情,谓思之无益,留之不得,不若且顾目前。而目前无人,止有此物,如“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曲中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类是也。此等结法最难,非负雄才、具大力者不能,即前人亦偶一为之,学填词者慎勿轻效。




     【评】
     唐圭璋先生《词话丛编》给此则的小标题是:“结句述景最难”。
    李渔开头一句“有以淡语收浓词者”包含一个重要思想,即“浓”与“淡”的辩证法。“浓”词而“淡”收,就像我们前面谈到处理“曲”与“直”、“顺”与“逆”的辩证关系一样,相反相成、张弛相济、浓淡互补、跌宕起伏,使诗、词、文章,灵动鲜活、生机盎然,更加有味道。此不多言。下面着重谈谈“结句述景”的问题。
     李渔说:“此等结法(指‘结句独不言情,而反述眼前所见’)最难,非负雄才、具大力者不能,即前人亦偶一为之,学填词者慎勿轻效。”他举了两个“此等结法”的成功例子。
      一是温庭筠《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传说这首《菩萨蛮》是温庭筠特地写给女诗人鱼玄机的。温庭筠长的很难看,外号“温钟馗”,可鱼玄机偏偏爱上了这位才华横溢而外貌丑陋的诗人温庭筠。词中所言,既满怀柔情与温存,又充满惆怅和遗憾。似乎他们的爱情并不顺利,“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聚少离多,而且相见短暂,此中恐有难言之痛。最后以述景作结:“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难以说出且别人难以知晓的“心事”,尽在“月明花满枝”的不言之中。这首词结尾述景,似淡实浓,寓意深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第二例子是钱起《省试湘灵鼓瑟》:“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是一首试帖诗。“湘灵鼓瑟”来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句。诗中,湘灵鼓瑟,冯夷起舞,苍梧怨慕,白芷动容,流水凄凄,楚客戚戚……诗人驰骋想象,把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似乎可视、可闻、可感觉。最后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景语”作结:曲子演唱完毕了,那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却不见人影,只留下优雅恬静、青青如染的“江上数峰”,引起无限遐想。这首诗的“述景”结尾,情思悠长,耐人寻绎。
      我还是那句话:不管怎样结尾,必须含有馀不尽之意,令人回味无穷方妙。

24

主题

433

回帖

18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897
发表于 2017-4-15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山人老师孜孜不倦地提供辅导教材,浅显易懂,辅导得法。首席山人老师辛苦啦!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6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台辛苦,遥握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6-5 16: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