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格老也

一个“春雪”何以令诗人抓狂?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3-2 16:22 编辑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后面一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思。从上句来看,又有些不破不立或者车到山前必有路,人到绝处可逢生的感觉。或许还有对于上苍和上级的体谅,不算坏。也谈不上多好。主要是考虑,用在什么语境下面比较合适。
那么如果是一个曾经受过一些委屈的下级,向领导请战的时候。很适合。

点评

是的,用觉字感觉还不够坚决肯定。用新雷,总感觉有对过去不满的味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16:25
“觉”不好,或用“是”。“新”与“第一”,改掉“新”字方好。  发表于 2017-3-2 15: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2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2 15:48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是的,用觉字感觉还不够坚决肯定。用新雷,总感觉有对过去不满的味道。

点评

找[/backcolor]点资料放在这里,请有兴趣的友人一读 “[/backcolor]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出自[/backcolor]清朝诗人张维屏的古诗作品《[/backcolor]新雷》之中,其全诗文如下:[/backcolor]   [/back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00

回帖

28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6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读诗,也不怕被人笑掉大牙?三家村私塾先生也比上述两位强一些些吧。: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00

回帖

28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6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么好(蕴含极厚)的一首诗,被中华诗词论坛诗品诗论栏目的两位版主糟蹋成什么样了啊?不知道你们眼中的好诗长得啥模样?:D

点评

你说得出个所以然?擦边球倒也许赤橙黄绿一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18:31
这首诗我不知道背景,但猜测是写在文革结束,改革伊始。 我的具体分析是立足于生活中具体使用时候。当然换领导,写给新领导是可以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18: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2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7-3-2 18:12
看看,这么好(蕴含极厚)的一首诗,被中华诗词论坛诗品诗论栏目的两位版主糟蹋成什么样了啊?不知道你们眼 ...

这首诗我不知道背景,但猜测是写在文革结束,改革伊始。
我的具体分析是立足于生活中具体使用时候。当然换领导,写给新领导是可以的。

点评

这真要出人命啊!笑死人不偿命?写文革的,O(∩_∩)O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19: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936

回帖

79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66
发表于 2017-3-2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7-3-2 18:12
看看,这么好(蕴含极厚)的一首诗,被中华诗词论坛诗品诗论栏目的两位版主糟蹋成什么样了啊?不知道你们眼 ...

你什么时候说得出个所以然?擦边球倒也许赤橙黄绿一堆:D

点评

我发现你最近功力急剧衰退呢?咋回事?都不要想就知道“觉”绝不能改成“是”,哪怕改成“便”也比“是”好。看来“吴语是乡亲”对你打击太大了,这是我没想到的,真的对不起了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19:14
自己去中学课本上看看,众所周知,用得着我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19:10
興懷渾欲忘,吳語是鄉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 1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功底和悟性的读者,像这样的句子都看得懂,无须解释,如果不赞成,解释也没用。格那丁,杨逍以及不少参与者的贡献,在于扩大了读者的知识面,从这点看,这种讨论并非不可取,并非仅仅是增加了点击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00

回帖

28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6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2 18:18
这首诗我不知道背景,但猜测是写在文革结束,改革伊始。
我的具体分析是立足于生活中具体使用时候。当然 ...

这要出人命啊!笑死人不偿命?写文革的,O(∩_∩)O哈哈~:D

点评

经格老提醒,仔细又琢磨一遍,想到了几条。 1这个觉,可能是觉醒的意思。而不是觉得。也就是说,这个觉在这里,是造物的一个行为。而不是我的感觉。 2既然不是最近的,想来可能就是清诗。清诗还是比较喜欢弄这种调调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21: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00

回帖

28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6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17-3-2 18:31
你什么时候说得出个所以然?擦边球倒也许赤橙黄绿一堆

自己去中学课本上看看,众所周知,用得着我说?

点评

众所周知的事,懒得说。我所改处,正是庸俗人所不知。  发表于 2017-3-2 2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00

回帖

28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60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17-3-2 18:31
你什么时候说得出个所以然?擦边球倒也许赤橙黄绿一堆

我发现你最近功力急剧衰退呢?咋回事?都不要想就知道“觉”绝不能改成“是”,哪怕改成“便”也比“是”好。看来“吴语是乡亲”对你打击太大了,这是我没想到的,真的对不起了哦。

点评

还有个“新”字呢,格丁丁没话说?你不甘心的,尽管说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20:10
你可以改“便”。 不过,要学学我,不必先给自己脸面贴上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19: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936

回帖

79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66
发表于 2017-3-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7-3-2 19:14
我发现你最近功力急剧衰退呢?咋回事?都不要想就知道“觉”绝不能改成“是”,哪怕改成“便”也比“是” ...

你可以改“便”。
不过,要学学我,不必先给自己脸面贴上金。:D
興懷渾欲忘,吳語是鄉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936

回帖

79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66
发表于 2017-3-2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7-3-2 19:14
我发现你最近功力急剧衰退呢?咋回事?都不要想就知道“觉”绝不能改成“是”,哪怕改成“便”也比“是” ...

还有个“新”字呢,格丁丁没话说?知你不甘心的,尽管说来。:D
興懷渾欲忘,吳語是鄉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6

主题

4517

回帖

1万

积分

栏目嘉宾

律诗绝句特邀嘉宾

Rank: 5Rank: 5

积分
16039

中坚诗友勋章

发表于 2017-3-2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刚看了这首,2句的用词是有问题的。首句造物是造物主,上天的意思,是主语。上天虽然不说话但是却有感情,后面都省略了主语,第三句,也是上天将千红万紫安排着。第四句也可以理解为上天只差一声新雷了。这些都是上天安排的,最大了。
但是二句的觉字就有问题了,上天每到寒尽觉察到春生?四季轮回也是上天安排的,这里为什么会变成上天觉察到呢?所以应该是“每到寒尽换春生”才对。而寒尽的尽字在这里也是多此一字,寒都尽了换春生有什么好得瑟的?我觉得应该改成“每到寒极换春生”,这样符合物极必反的规律,才够体现上天阴阳调和的做派。:D

点评

你差得太远了,真的,这绝不是贬低你,而是一个准确的判断。把你“每到寒极换春生”这句放进原诗看看是什么效果,龇牙咧嘴,七拱八翘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6: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7-3-2 19:07
这要出人命啊!笑死人不偿命?写文革的,O(∩_∩)O哈哈~

经格老提醒,仔细又琢磨一遍,想到了几条。
1这个觉,可能是觉醒的意思。而不是觉得。也就是说,这个觉在这里,是造物的一个行为。而不是我的感觉。
2既然不是最近的,想来可能就是清诗。清诗还是比较喜欢弄这种调调的。化作春泥更护花之类。

点评

所谓大道不言,寒尽即春生,道也,着一“是”,最能应“无言”。 格老用“便”,却是大错特错的,“便”字之后当接“生春”而非“春生”。那丁丁没有古汉语基本语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21:18
总而言之,就是天无绝人之路。你就别问了。老老实实地听上面安排。不会让你吃亏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21:11
觉醒,有“生”哩。想想前文的无情有情。  发表于 2017-3-2 21:0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2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3-2 21:16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2 21:02
经格老提醒,仔细又琢磨一遍,想到了几条。
1这个觉,可能是觉醒的意思。而不是觉得。也就是说,这个觉在 ...

总而言之,就是天无绝人之路。你就别问了。老老实实地听上面安排。不会让你吃亏的,当然,反过来理解,革命党人也可以用这个作为口号,
类似于,天道守恒,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时刻准备着。就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了。

点评

觉 《廣韻》曉也。 《釋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 覺也。 无妨用此二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22:30
这个倒是偏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2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936

回帖

79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66
发表于 2017-3-2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2 21:11
总而言之,就是天无绝人之路。你就别问了。老老实实地听上面安排。不会让你吃亏的, ...

这个倒是偏了。:D
興懷渾欲忘,吳語是鄉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936

回帖

796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966
发表于 2017-3-2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2 21:02
经格老提醒,仔细又琢磨一遍,想到了几条。
1这个觉,可能是觉醒的意思。而不是觉得。也就是说,这个觉在 ...

所谓大道不言,寒尽即春生,道也,着一“是”,最能应“无言”。
格老用“便”,却是大错特错的,“便”字之后当接“生春”而非“春生”。那丁丁没有古汉语基本语感。


每于寒尽便春生
每于寒尽便生春

点评

便字气势方面是弱了一些,节奏带的有些拖沓,基本上是凑字了。是字不一定就精准,但至少气势没有过于减退,觉字如果照【使之】觉醒理解的话,我觉得原作还是比较可以接受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2 21:26
興懷渾欲忘,吳語是鄉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逍 发表于 2017-3-2 21:18
所谓大道不言,寒尽即春生,道也,着一“是”,最能应“无言”。
格老用“便”,却是大错特错的,“便”字 ...

便字气势方面是弱了一些,节奏带的有些拖沓,基本上是凑字了。是字不一定就精准,但至少气势没有过于减退,觉字如果照【使之】觉醒理解的话,我觉得原作还是比较可以接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3-2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3-2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67

回帖

25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5
发表于 2017-3-2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诗人从不为风花雪月抓狂,唯有匠人热衷于此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828

回帖

81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183
发表于 2017-3-3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观 于 2017-3-3 08:46 编辑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3-2 14:39
继续绕,别把自己绕晕了、绕没了

病句和诗意婉约完全是两码事。“一壶春雪”本身的表意就不高明,前面说了,雪只有在大自然才能体现美,装在壶中就是囚犯,等着化成泥汤现原形无疑,没有美感可言。此句用于空气污染严重的现代更是如此

“一壶春雪”我看到第一感并不舒服,使我想起了被困于瓮城的士兵。知道什么叫瓮城吗?北京正阳门和前门之间的空地就叫作瓮城。还有到嘉峪关去看看,里面也有瓮城。可以卖个破绽故意把你放进来,然后它还有一个吊门直接落下来就把你困在里面,光是饿都能把你饿死。

所以,婉约的手法不是这样表现的,不应该让人越看越乱。诗是面向大众的,以表本意为要。本意才是“通用货币”,“流通”广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种平铺句既简单明了,又形象生动,这才是上乘诗句。“一壶春雪”的创意实在很蹩脚,我就不多说了,你们慢慢体会。




点评

这是婉约吗,你连婉约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吧 一壶清水试茶香你就看得明白,清水换了个雅一点的名堂尔辈就整出哪么多废话来,也是醉了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尔辈要不要解为曹操忧愁到不知如何解决,所以动了自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21

主题

1360

回帖

3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85
发表于 2017-3-3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00

回帖

28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60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山人 发表于 2017-3-3 02:42
这是婉约吗,你连婉约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吧

一壶清水试茶香你就看得明白,清水换了个雅一点的名堂尔辈就整 ...

跟如观这人说话就叫浪费精神。此人不学无术,还特爱说,什么都敢说,不论多荒谬,只管倾倒出来,不把你笑死不罢休。逗逗他玩可以,千万别当真。
休谟在《道德原则研究》中说:“与那些固执于自己原则的人的争论较之与一切其他争论是最令人厌烦的,或许只有与那些全无诚意的人的争论除外。那些人其实并不相信他们所维护的观点,他们之所以参与争辩乃是出于装模做样,出于一种对抗精神,或者出于一种炫耀其机趣和机巧比其余人高超的欲望。”
如观、杨逍可以对号入座哈。:D

点评

嘴上喊着断灭见,结果该犯还犯。你未归依,未受戒,还经常喜欢把佛教的一些专有词汇嫁接到你的歪论中去用来欺世盗名。未法时代,真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呀。 老说别人句子不通顺,其实你自己连基本的古汉语语法和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00

回帖

28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60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巫山云雨 发表于 2017-3-2 20:43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

你差得太远了,真的,这绝不是贬低你,而是一个准确的判断。把你“每到寒极换春生”这句放进原诗看看是什么效果,龇牙咧嘴,七拱八翘啊!:D

点评

挺好的啊,思路清晰,承上启下,只是格律不对,写错一个字,应该是:每于寒极换春生。 寒尽而春生,一点张力都没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13: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3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瑞丰堂 于 2017-3-3 07:29 编辑

查询了一下资料,是清代 张维屏 的作品,写于道光四年,也就是经过了漫长的嘉庆年代,-----或许就是他眼中的寒冬后不是很久。一般认为体现了作者渴望社会新变的心情。
虽然时代的判断有些偏差,大体思路自我感觉还是 有些合拍的。
只待新雷第一声,在这里应该是表现了对于新领导的新政期待。----当然作者可能也是有点等急了。一定程度算重复的力量,不是语病问题。
这个觉字,可能也是作者的刻意双关,留有想象空间,一方面表示怀疑,只是自己的感觉,一方面,可以解释成为上面已经安排好了,安慰自己不用担心着急。所以这个觉,也不能改。

点评

你和杨逍真得赶快强化训练,增进诗词修养,最好养成一种直觉。这诗一读就是好诗嘛,都不用想,直觉就能感到。那个“觉”字我都改不动,何况你们?还有那个“新雷”,是个复合词,杨逍好像又不知道,就像不知道“试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7:37
格那丁评:含蕴极厚,自然巧妙。既是迎春曲又是哲理诗,亦可看作社会巨变前夕的写照: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时机已然成熟,就等那根导火索点燃火药桶,然后,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00

回帖

28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60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3 07:19
查询了一下资料,是清代 张维屏 的作品,写于道光四年,也就是经过了漫长的嘉庆年代,-----或许就是他眼中 ...

格那丁评:含蕴极厚,自然巧妙。既是迎春曲又是哲理诗,亦可看作社会巨变前夕的写照: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时机已然成熟,就等那根导火索点燃火药桶,然后,砰!

点评

格那丁评:含蕴极厚,自然巧妙。既是迎春曲又是哲理诗,亦可看作社会巨变前夕的写照:一切都已安排妥当,时机已然成熟,就等那根导火索点燃火药桶,然后,砰! -------------- 精简达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9:38
这个评述过于简单,当然这也是传统的评述,规避了原作中体现出来的纠结谨感,与对上级施惠的渴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7: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341

回帖

364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42
发表于 2017-3-3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老也 发表于 2017-3-3 07:24
格那丁评:含蕴极厚,自然巧妙。既是迎春曲又是哲理诗,亦可看作社会巨变前夕的写照:一切都已安排妥当, ...

这个评述过于简单,当然这也是传统的评述,规避了原作中体现出来的纠结谨慎,与对上级施惠的渴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100

回帖

286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860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3 07:19
查询了一下资料,是清代 张维屏 的作品,写于道光四年,也就是经过了漫长的嘉庆年代,-----或许就是他眼中 ...

你和杨逍真得赶快强化训练,增进诗词修养,最好养成一种直觉。这诗一读就是好诗嘛,都不用想,直觉就能感到。那个“觉”字我都改不动,何况你们?还有那个“新雷”,是个复合词,杨逍好像又不知道,就像不知道“试茶”是复合词一样。哎,麻烦啊,不知道有什么法子能让他突飞猛进迅速提高鉴赏力。:d

点评

本杨点中,正是老格盲区。丁丁,开开眼,别尽说瞎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8:25
你说说“觉”“是”“便”、“新”“第一”。其他是公共知识,瞎扯没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8:20
直觉和思索是两个事情啊,在不同的情况下,作品当然是不同的效果。这诗如果是写给嘉庆皇帝,又是另外一个情况了。有些人喜欢比较情绪直接,态度鲜明。不喜欢态度含糊暧昧,这很正常。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猜谜语的,而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7:5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山楼主人 于 2017-3-3 07:57 编辑
瑞丰堂 发表于 2017-3-2 16:25
是的,用觉字感觉还不够坚决肯定。用新雷,总感觉有对过去不满的味道。 ...

点资料放在这里,请有兴趣的友人一读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出自清朝诗人张维屏的古诗作品《新雷》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注释】
  1、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又作“造化”。
  2、每于:常常在。
  3、千红万紫:指春天时百花齐放的局面。
  4、著:妥当,明显。又作“着”。
  5、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这里象征着春天将很快来临。
  【翻译】
  造物者没有言语却有知觉,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千红万紫的花朵都已经准备就绪,竞相开放要待那惊雷一声。
  【赏析】
  《新雷》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1824)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当时清政权腐败黑暗,已臻至绝境;而西方的鸦片贸易,又在不断增加。明智的士大夫,目睹这内外交困的局势,既满怀焦急不安;又渴望新局面的到来。《新雷》正是寄寓这种复杂情绪的产物。
  这首诗平顺自然,没有难词拗句,比较容易领会。在艺术构思上,诗人却匠心独运,使诗歌的表达手段有了新意。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造物无言却有情”,作为造物者的天,即自然界,本来并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思维。诗人笔下,自然界不但能思维,而且在不言不语之中,饱含着对人类的感情。这表现在害怕寒冷的人类,在最难熬的时刻,自然界会冬去春来,带来温暖。不仅如此,还刻意安排了万紫千红的百花,来愉悦人类、安慰人类。这一切,只等一声春雷炸响之后,就出现了。自然四时运行,本来是自然界的规律,无情绪可言。诗人有意识地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自然界具有与诗人共鸣的思想感情活动。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实际上是诗人思绪改造过了的自然。在这个自然画面上,寄托了诗人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环境,新的生活气氛的追求和仰慕,也启示了读者对更新更高尚美好生活的渴望。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因为诗人巧妙运用了移情手法和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来描写冬尽春来一时间情绪的波澜,诗歌虽然短小,却隽永清新,为人传唱。

点评

这个译法和解说,恰恰没有“觉”、“新”(“第一”)什么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8:21
早上起来刚看过。本来可以昨晚就查询的,但是想到格老一贯的方针是要脱离背景,就试着完全想象,依托于作品本身发挥了一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3-3 08:01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4-5-30 17: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