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我们再来看一首七绝的用典。题目是《过乌江遐想》,“横跨乌江多少桥,新桥更比旧桥高。若无勇士飞天险,岂有江山如此娇”。这首绝句刊登在《中华诗词》2014年第九期上,作者是遵义市诗联学会副会长并兼任绥阳县诗联学会会长的韩达山先生。这首绝句在转句位置巧妙引用了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强渡乌江经典战例。193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猴场会议上决定:放弃与贺龙、肖克的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在彭德怀、刘伯承等将领的直接指挥下,在古有“天险”之称的乌江上用竹筏架浮桥,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冲上浮桥,在我军炮火的掩护下,前赴后继,飞一般地跨过浮桥,扑向乌江北岸,强渡乌江天险完胜。红军强渡乌江的胜利,其重大历史意义在于:扩大战果,占领遵义,甩掉了敌人,为中央红军争取了宝贵的休整时间;同时,中央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具有伟大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在诗人笔下,强渡乌江这一经典战例,高度浓缩为一句七言诗句,简洁、明快、朴实,自然,但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之宏大,可想而知。但凡了解这段历史的读者,都会从现在乌江上体现科技发展变化的若干座现代化桥梁,自然而然联想到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时的竹筏浮桥,从中感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从另一方面讲,一首七言绝句,引用一个历史经典,潜移默化地对世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要不忘初心,永远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