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诗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辛勤

[资料]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选举典  第七十五卷目录

[复制链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行牒试奏》曹彦约
科举之弊,莫甚于牒试。而牒试之弊,莫甚于作伪。盖解额之有广狭,士子之有众寡。广而寡者,固已安其分。则狭而众者,必思所以为之计。朝廷以承平日久,士子日盛,设为牒试之法。宽其进取之门,末节细故,未暇深察。于是改乡里以就他人之贯,改三族以认他人之亲。甚者改其父祖,改其姓氏,若得若失,尚未可知。而欺君之迹已昭,昭不可掩矣。今国子监牒试,其弊尚少,臣不知其本末。未敢遽议,惟是漕试之弊,积习既久,士大夫互相欺诈。恬不为怪,坏士子心术,莫甚于此。臣尝反其本而思之,立法之初,其意甚悉。户贯之必欲土著,结保之必用三姓。虑其居乡之无行也。虑其家世之党锢也。虑其科举之有殿罚也。虑其期以上亲之有丧服也。今乃改其户贯,改其亲戚,改其父祖,改其姓氏,任意所欲,不定员数。时举摘一二,尤者而惩戒之。于事无补,律以科举之法。无一可者,则解而更张之,不可缓也。好事者深知其不便,求其说而不得,欲增解额,则艰立限制。欲均解额,则侵及他郡。欲废漕额,以益诸郡。不特旧额,不等极费。区处而所部之亲戚,故旧有决不可不避者,变旧法以起争端。终不可久。无已则有一焉,在内有职事官,朝廷之所选用也。在外有监司帅,守朝廷之所责任也。大郡之有通判,小郡之有佥判,转运司之有主管。文字诸路之有川广,福建又远地之多士子处也。与其诈伪避亲,而使之冒试。孰若严其保任,而使之牒试。随其官职分其等差,若监司帅守可举十五人,则大郡可举十人,中下郡可举七八人,通判可举五人,主管文字与佥判可举三人,川广福建不在此位者,不过一二人。职事官之牒门客者,当如其旧。其以川广、福建牒者,郎官以上不得过。下郡之数寺监丞以下,不得过通判之数。明载之于公牍,参之以法令。曰:此某人者,乃某人之子,若弟也。某之亲若故也。或曰:虽非某之子弟,某之亲故,而某前知其为人,其居乡无失行也。其家世非逆恶也。其场屋无殿举也。其亲属无丧服也。后有异同甘朝典不辞也。如是而行之,与今时牒试之法,无以大相过。不增发解,不拂人情,而解额之狭处,与士子之众处,受其利如前日也。但前之为法,不许其保任,而容其诈伪。后之为法,不容其诈伪,而许其保任。其利害相去何如哉。然州县官之牒,本路可以稽考,而监司帅守之牒,邻路容有泛滥。且如两浙路与江东、福建为邻,而又与淮东为邻,湖北一路与湖南江西为邻,而又与淮西、京西夔路为邻。若只许一处,则地里有不便,或分之数路,则涣散而无统。须合与之关防,立为限制,应监司帅守牒过员数,并限七月三十日以前具申礼部,礼部总其名数,并限九月三十日具申部省,备牒御史台谏院,则其弊可革矣。至于四川解试,日分不同,又须比附日限别下。但今岁科举,在近难以骤变旧规,亦不敢以鄙陋。愚见以为尽得天下士子之情,欲望圣慈下此说,付礼部监学熟议之,与大臣图维之,如或可行,以备戊子岁漕试科举之用。恐于名教,亦有万一之补,臣不胜大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滕德粹》朱熹
补试得失如何,此不见补试榜然,计此亦分定矣。虽断置不下,徒自纷纭,岂能移易毫发于其间哉。而其所以害夫学问之道者,则为不细。盖物欲利害之私,日交战于胸中。亦何暇而及于玩索存养之功也耶。近思所疑,但熟玩之,自当渐见次第,但恐心不专一,则无由可通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宋明经帖书墨义》马端临
按自唐以来,所谓明经者,不过帖书墨义而已。愚尝见东阳丽泽,吕氏家塾有刊本。吕许公夷简应本州乡举试卷。因知墨义之式,盖十馀条。有云作者七人矣,请以七人之名对。则对云七人某某也。谨对有云,见有礼于其君者,如孝子之养父母也。请以下文对,则对云下文曰:见无礼于其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也。谨对有云,请以注疏对者,则对云注疏曰:云云。谨对有不能记忆者,则只云对未审。盖既禁其挟书,则思索不获者,不容臆说故也。其上则具考官批,如所对善,则批一通字。所对误及未审者,则批一不字。大概如童子挑诵之状,故自唐以来,贱其科所以不通者,殿举之罚极重,而一举不第者,不可再应。盖以其区区记问,犹不能通悉。则无所取材故也。艺祖许令再应待士之意,亦厚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举诏》真德秀
敕门下。朕惟我祖宗张设科目,以网罗天下之彦庞。臣硕辅多此涂出,庶几乎三代选举之意,朕以凉菲获承丕绪。所与共天位,治天职者,非一时贤士大夫乎。故自践阼以来,凡数下宾兴之诏思。得英杰协图康功而前者,枋臣崇饰私意,渊源醇正之学。斥之为伪忠。亮鲠切之言,嫉之若雠。由是士气郁而弗伸。文体浸以不古肆。朕更化之,后息邪说以讵诐行。辟正路而徕忠规。四海之士,闻风兴起,既有日矣。今玆大比尔多士,其各抒所韫,试于有司。贤书来上。朕将亲策于廷,以备器。使诗不云乎。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作人。朕之激昂士类,盖与周之先王同出一揆尔,多士其可不勉,自澡濯以副招徕之意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送马翰林南归序》明善
上患吏弊之深,以牢也。思有以抉而破之,于是考取士之法。仿于古而不戾于今者,乃设两科以取国士。天下翕然以应。英翘之士被乡荐而会试南宫者,百三十五人。雍古士马君伯庸巍然在一科之首,及廷对大策,复在第二。于是声震京师,出则群人争先睹焉。既而官之。曰:应奉翰林文字承事郎,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而其弟祖孝,亦以科名得陈州判官吁荣矣哉。来告余以归省,其母又以余忝在试官之末。求言以华,其归伯庸之名,显于天下,垂于后世。归不待余言而华也。虽然窃有告焉,余侍臣也。每闻上旨,无或不在儒者,有曰儒者。守纲常如握拳,然嫉者曰:俗儒。迁阔多窒,有曰:处大事立大议,则吏不被能也。乃黜吏者之秩,而发其机。牙峻之堤防,风俗为之一变。若曰:吾将收儒之效矣,黜者曰:尚相观彼儒之所为,噫为而辈者,不其殆哉。夫儒效不易立也。不效则将孤所望,孤所望且将疑尔,儒之不足恃也。扼掔泄愤,乘隙而攻者,林林也。而辈之被攻踣者,一人孤上之,人之望而疑尔儒也。吾且柰何,今即官守慎勿挟所得恃。所眷赉出,几微于辞色,而所诵之书不有有司之事。卿大夫之职乎。宰相之业乎。毋慕高远,毋忽卑近,尽心于其所试,而我者湛乎。其存夫如是,何患乎儒之效不立哉。余之告伯庸者,止矣。兄弟以为然不然欤。然之则出以示,而同年进士尝试自勉,又何吏弊之深者,不抉而牢者不破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兴定庚辰太原贡士南京状元楼宴集题名引》元好问

晋北号称多士。太平文物繁盛时,发策决科者,率十分天下之二。可谓富矣。丧乱以来,僵仆于原野,流离于道路,计其所存,百不能一。今年预秋赋者,乃有百人焉。从是而往,所以荣吾晋者,在吾百人而已。为吾晋羞者,亦吾百人而已。然则为吾百人者,其何以自处耶。将侥倖一第以苟活妻子耶。将靳固一命,龊龊廉谨,死心于米盐簿书之间,以美食大官耶。抑将为奇士,为名臣慨然自拔于流俗,以千载自任也。使其欲为名臣奇士,以千载自任,则百人之少,亦未害。如曰:不然,虽充赋之多至十分天下之九,亦何贵乎。十分天下之九哉。呜呼,往者已矣。来者未可期,所以荣辱吾晋者,既有任其责者矣。凡我同盟,其可不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登科记》李世弼
道散而有六经,六经散而有子史,子史之是非,取證于六经,六经之折中,必本诸道。道也者,通治之路,天下之理具焉。二帝三王,所传是已。三代而上,道见于事业,而不在于文章。三代而下,道寓于文章,而不纯于事业。故乡举里选,取人之事业也。射策较艺,取人之文章也。两汉以经术取士,六朝以荐举得人。莫不稽学于经传、子史焉。隋合南北,始有科举。自是盛于唐,增光于宋。迄于金又合辽宋之法,而润色之。卒不以六艺为致治之成法。进士之目,名以乡贡进士者,本周乡举之遗意。试之以赋义策论者,本汉射策之遗法也。金天会改元,始设科举,有词赋,有经义,有同进士,有同三传,有同学究,凡五等。词赋于东西两京,或蔚平显等州,或凉庭试,试期不限定日月,试处亦不限定州府。词赋之初,以经传子史内出题,次又令逐年改一经,亦许注。内出题以《书》、《诗》、《易》、《礼》、《春秋》为次,盖循辽旧也。至天眷三年,浙津府试,迨及海陵天德三年,亲试于二京。贞元二年,迁都于燕。自后止试于浙津府,收辽宋之后,正隆二年,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明昌二年,改令五经子史内出题,仍与本传。此词赋之大略也。经义之初,诏试真定府所放号七十二贤榜,迨及蔚州、浙津,令易书诗礼春秋专治一经内出题,盖循宋旧例也。天德三年罢。此经义之大略也。天眷三年,令大河已南别开举场,谓之南选。贞元二年,迁都于燕,遂合南北通试于燕。正隆二年,令每二年一次,开辟立定,程限月日,更不择日,定以为例。府试初分六路,次九路,后十路,此限定月日分格也。天德二年,诏举人乡府省御四试中第。明昌三年,罢去御试,止三试中第。府试五人取一名,合试依大定间例,不过五百人。后以举人渐多,会试四人取一名,得者常不下八九百人。御试取奏旨,此限定场数人数格也。自天眷二年,浙津放第于广阳门西,一僧寺门上唱名,至迁都后,命宣阳门上唱名。后为定例,此唱名之格也。明昌初五,举终场人直赴御试,不中者别作恩榜,赐同进士出身。会元御试不中者,令榜末安插府元,被黜者许来举直赴部初。贞祐三年,终场人年五十以上者,便行该恩。此该恩之格也。大定三年,孟宗献四元登第,特受奉直大夫。第二第三人授儒林郎。馀皆从仕郎。后不得为例。明昌间以及第者,多第一甲取五六人,状元授一十一官,第二第三授九官。馀皆授三官。此授官之法也。进士第一,任丞簿军防判。第二任县令。此除授之格也。近披阅金国登科显官升相位,及各卿士大夫间见迭出,代不乏人。所以翼赞百年。如大定明昌五十馀载,朝野闲暇时,和岁丰则辅相。左右所益居多。科举亦无负于国家矣。是知科举,岂徒习其言说,诵其句读,摛章绘句而已哉。篆刻雕虫而已哉。固将率性修道,以人文化成天下。上则安富尊荣,下则孝悌忠信。而建万世之长策,科举之功,不其大乎。国家所以稽古重道者,以六经载道。所以重科举也。后世所以重科举者,以维持六经,能传帝王之道也。科举之功,不其大耶。庚子岁季秋朔日,东原李世弼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科举诏》〈皇庆二年十一月〉元·程钜夫
惟我祖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帝,设官分职。徵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才之地。议科举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朕以眇躬获承,丕祚继志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条制。其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充赋有司。次年三月,会试京师中选者,朕将亲策焉。于戏经明行,修庶得真儒之用。风移俗易,益臻至治之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科举用经史奏》王恽
贡举人材,肇自唐虞,而法备于周汉。兴乃用孝廉秀才等科,策以经术时务。以州郡大小,限其岁贡之数。以赏罚责长吏,极其人材之精。犹古贡士法也。历魏至于后周,中间因时更革,固为不一。要之不出汉制之旧,迨隋始设进士科目。试以程文,时势好尚,有不得不然者,至唐有明经进士等科,既明一经。复试程文对策,中者虽鲜号称得人。至有龙虎将相之目,其明经立法敷浅,易于取中。当时不甚重,又别设制科,以待天下非常之士。故前宋易明经为经义,其试义法度严备,考较公当。至亡金极矣。后世有不可废者,然论程文者,谓学出剽窃,不根经史。又士子投牒自售,行谊蔑闻,廉耻道丧,甚非三代贡士之法。伏遇圣天子临御之初,方继体守文,以设科取士为切。若止用先皇帝已定格法,与时适宜,可举而行。如迈隆前代,创为新制,可不详思,揣其本末。酌古今而论之。惟古贡士率从学而出,后世不询经行,徒采虚誉,因循荐举,狃为私恩,不顾公道。此最不可者也。莫若取唐杨绾宋朱熹等议,而用之。可行于今绾之法。曰:令州郡察其孝友、信义而通经学者,州府试通所习经业贡于礼部,问经义十条,对时务策三道,皆通为上第。其经义通八策,通二为中第。其《孝经》、《论语》、《孟子》兼为一经。熹之议曰:分诸经史如易诗书周礼二戴,礼经春秋三传,各为一科。将大学、中庸、论孟分为四科,并附已上大经。逐年通试,及廷试对策,兼用经史,断以己意,以明时务得失。愚谓为今之计,宜先选教官,定所明经史为所习科目。以州郡大小限其生徒,拣俊秀无玷污者充员数。以生徒员数限岁贡人数,期以岁月使尽修习之道。然后州郡官察行考学,极其精当,贡于礼部。经试经义作一场,史试议论作一场,廷试策兼用经史,断以己意,以明时务。如是则士无不通之经,不习之史。进退用舍,一出于学既复古道,且革累世虚文妄举之弊。必收实学适用之效,岂不伟哉。外据诗赋立科既久,亦不宜骤停。经史实学,既盛彼自绌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02

主题

7万

回帖

25万

积分

分区版主助理

中国辞赋区总版助理兼巴蜀辞赋学院首席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8027

勤勉版主勋章敬业首版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虎榜赋》方君玉
伊人才之殷盛,关气化之淳庞。或降神于山岳,或隐迹于湖江。乃植鳍而佐治,亦猎熊而兴邦。惟君心之渴贤,斯天意之赉弼。非同气之相求,岂鬻名而自失。观大唐之启运,当十叶之明君。天步既危而复安,治象革故而鼎新。时贞元之八载,诏髦俊之来宾。八纮为之云合,多士为之骏奔。思腾骧于千载,妙变化于昌辰。眷兵部之忠谅,俾胪传于缙绅。庆一榜之多贤,实司举之得人。惟欧韩崔李之杰出,岂王杨卢骆之可伦。宜贵游之夺气,自孤隽而奋身。聚精神于堂陛,骇耳目之通津。绝深林之长啸,起大泽之幽吟。风生大王之雄,雨注四海之霖。既出类而拔萃,爰附翼而攀鳞。伟然上国之观,炳乎一代之文。迨元和之盛治,由启迪之忧勤。或从橐之迭居,或学馆之屡循。或任专于钧轴,或职掌于丝纶。或判户部而无献,或因佛骨而极论。卓愈观之忠贤,固超逸乎宿群。嗟瞻观之颖异,乃赋鵩而伤神。彼委任之不终,复窜逐乎相寻。猎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粤ICP备18000505号|粤ICP备17151280|香港诗词

GMT+8, 2025-5-17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